今日实时游客量:
瞬时最大承载量: 30000
景区最大承载量: 50000
首页> 神仙居概览景区文化诗意神仙居

“烟霞第一城”重现启明楼(报社稿)

 编辑:本站编辑  来源:本站原创  时间:2023-01-11   浏览次数:

     280年后,何树萼亲题的“烟霞第一城”再放异彩,百年“烟霞”重现启明楼。

     古时,县城东门外被称之东岭。该岭自北向南绵延,是东面拱卫山城的天然屏障,也是通往郡城临海的交通要隘。宋时,邑令赵幼闻以山坳多晚风,建旋憩亭供行人歇息。明万历年间,知县汤聘尹“垒石为台,建会文楼三间”,是为文昌祠。清乾隆年间,偃松台上立一方石匾,书镌“烟霞第一城”五个字。

        烟霞,为仙居别称,古代多指山水,山林,“优游泉石,放旷烟霞”,亦多指代仙人所居。《云笈七签》记:“青童侍卫,玉女歌扬;腾蹑烟霞,彩云捧足”。

       “烟霞第一城”,书法沉稳大气,笔力雄健,颇得颜鲁公神彩,乃清代乾隆年间亰江何树萼所书。何树萼,雍正八年(1730年)庚戌科殿试金榜第三甲,赐同进士出身,江南丹徒县人。清初设江南省辖现江苏、安徽、上海地域,丹徒县属江南省镇江府(清时镇江府驻丹徒县)。“亰”为古“京”字,京江即长江流经江苏镇江市北的一段,因镇江古名京口而得名,故镇江又称京江。何树萼曾任浙江永嘉县知县、浙江归安县(宋建置,民国元年撤销,现浙江湖州市)知县、浙江仙居县知县。乾隆戊午年(1738年),何树萼任仙居知县,爱山川秀逸,风景独绝,遂于东岭文昌祠亲题“烟霞第一城”,意赞云蒸霞蔚,景色秀美,仙居山水天下第一。

民国时期,一位外地人,想到仙居城里卖字谋生,他以为仙居荒郊僻壤,没有几个读书人,可以糊弄糊弄,不料,当他翻过悬东岭,抬头看到“烟霞第一城”五个大字,一下子愣住了,才知此地人杰地灵,不可小觑,当即落荒而返。

启明楼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(1556年),距今已有460多年历史。就修葺的启明楼,题匾集柯九思书法,为纪念仙居历史上这位大书画家。柯九思,字敬仲,号丹丘、丹丘生、五云阁吏,仙居人,元代大书画家。其父柯谦,曾任翰林国史检阅、江浙儒学提举,是元朝仙居较为显扬的一个官宦。大德元年,随父迁居钱塘。柯九思才华横溢,艺冠画坛,晚年出家为道,诗文书画终老。他擅长诗词,工行楷,从欧阳书中出,雍容峭劲;善画墨竹,亦善墨花,师法文同、李仲宾,发展了墨竹画鼻祖文同的画法,笔势生动,别开生面将中国古代的书法融于画法之中,主要传世作品有《清閟阁墨竹图》《晚香高节图》、《双竹图》。柯九思一生富收藏,精鉴赏。其鉴定古画的方法不仅凭借直觉与探索画风的渊源,而且依靠史料进行分析,因此鉴定威望极高,虞赞集曰:“敬仲家无此书,何以鉴天下之书耶?”世人皆知郑板桥,却不知柯九思的画作价值其实在他之上,一代俊才,吾辈敬重。

迎晖门是明朝建造的五座城门中唯一完整的遗存,高5米,宽3.2米,明嘉靖年间,倭寇屡犯县城,县令姚本崇奏批银两10万,改建土城为石城,细细看去,拱围四周的石雕花纹压地镂空,雕刻的飞禽走兽,人物等疏密相间,动静和谐,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。1985年开始修缮拱门,并请书法泰斗沙孟海书写“迎晖门”三字,现为县级文保单位。

 

朝花夕拾,忽然而矣。我们身边流过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,一切历史都犹叙旧老友。这座见证过历史的古城楼,具有不一般的县城地标意义,述说着来往古今。古楼重现新辉,意味着仙居人民对历史的缅怀,对文物保护的重视,对先人遗存的珍爱,也代表我们以身为仙居人而自豪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