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辑:本站编辑 来源:本站原创 时间:2023-04-01 浏览次数:
汉朝开辟的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商运之路,它还是一座文化传播的桥梁,发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佛教,就是通过这条丝绸之路从西域传入了中原,那是西汉末年的事情。到东汉时,佛教已经开始在宫廷流传。东汉明帝永平年间,被派往印度求取佛经的蔡喑,用白马驮回一些佛教经典,汉明帝下令修建了洛阳白马寺,就这样,被誉为中国佛教“祖庭”的中国第一座官方修建的寺院诞生了。就在公元194年,既东汉兴平元年的时候,在江南偏僻的一个山区,一座名为石头禅院的寺院建成了。虽然比洛阳白马寺晚了127年,但是在佛教流传较晚的江南,却足以称为第一古寺。
南北朝时代,佛教得到统治者的支持和扶助,发展很快,在梁天监二年,即公元503年,仙居又相继建成了显庆寺和三学寺,这三座寺院的建造时间均早于甜台国清寺,尤其是石头禅院,要比国清寺早了400多年。《嘉定赤城记》记载:仙居禅院一十有六,教院三,甲乙院二十有三,尼院四。按照这样的规模,对于一个偏僻的蛮荒之地来说,仙居的佛教已是相当盛行。 学者们对于仙居能够佛教盛行都众说纷纭,尤其是作为江南第一古寺---石头禅院的建成疑惑不解,但是大多都支持这样的一个观点,那就是仙居独特的地理位置。仙居地处浙江东南,东接沿海,西连金华,清朝以前,仙居通往外界的道路几乎只有两条:一条是仙居西北通向金华的苍岭古道,一条就是沿永安溪的水路,从地理位置上来说,这里简直就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。而当汉朝末年、魏晋南北朝之时,中国社会陷入连年不断的战乱之中,民不聊生,许多高僧纷纷“振锡江南”,如佛经汉译创始人安息王子安世高,在这个时期到江南豫章、会稽等郡弘传小乘禅宗。当时的仙居属于章安县,同属会稽郡,地处偏僻,风景优美,清幽宁静,正是修禅的理想之地,所以正好成为佛教发展的沃土。另一种说法就是来自印度的佛教徒途经泰国等地,沿着海域来到台州,这就是目前被许多学者认可的海上丝绸之路,然后他们沿着灵江逆流而上,来到仙居境内。当他们在永安溪遇到石牛的时候,发现这里三面还山,南临大溪,视野开阔,实乃清净的桃源境地,所以就在这里广建庙宇。
这两种说法都有可信之处,可是到底石头禅院开始由何人所建,是西域来的高僧还是本地的和尚,确实已难考证。历史风云变幻,如今的石头禅院数经风雨劫难和沧桑,只留下两具残缺的石头佛像,虽然粗糙,但也传神,从外形来看,应该是一个武士的石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