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辑:本站编辑 来源:本站原创 时间:2023-04-01 浏览次数:
李宅村位于仙居县田市镇,为明代左副都御史李一瀚故里,村内现存聚奎亭、都宪公祠、李氏宗祠、古戏台、三透九门堂民居等古建筑。2013年,该村被列为首批中国传统村落。
李宅古建筑群气势恢宏,以李氏大宗祠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开来,祠堂之西南、西北是古建筑分布的主要区域,“三透九门堂”朝南排列,俯视呈“双喜”字形格局。当初李氏先人对村落的选址非常考究,村前牛山为屏,庄后岭坡护障,村落周围有眠牛汲水、双峰排闼、狮子挪球、岩门瀑布、黄龙出洞、鲇鱼戏水、木兰挺秀、一石墩珠等景点,自然风光与人居环境互相和谐,体现出“生之于地,善之于天,为之于人”的系统思维,以及“山水人”的生态哲学。
“耕读传家久,诗书继世长”,耕读传家正是李氏家族的繁衍昌盛的奥妙。由于文脉的传承延续,李宅人才辈出,南宋以来,李宅曾出现“一门六进士”的盛况。其中,尤以明代左副都御史李一瀚为最。
李一瀚(1505-1567),字源甫,号景山,嘉靖十七年(1538)进士,曾任江西安福县令,云南监察御史,江西监察御史,陕西按察使,应天府府尹,都察院左副都御史。李一瀚为官三十年,长期担任御史监察官职位,政绩卓著,一身正气,廉洁之操“一尘不滓”,至死“囊无长物”,被后世誉为“铁面冰心”。清代嘉庆年间,李氏族人为纪念李一瀚修建都宪公祠(御史祠),四合院式,风格古朴。
御史先贤出则为国策谋,归则造福桑梓,将自己的智慧化为淳朴的乡土情结,凝结在毕生挂念的这块土地上,并以实际行动反哺故乡。明代嘉靖年间,曾任福建永安教谕的李一潮和李一瀚两兄弟谨守“毓人文,振家声”族训,牵头在村头盘谷口建楼“聚奎亭”(文昌阁),顶层供奉奎星神像,冀望李宅文运昌隆,“人文之著始于今日”。
李宅李氏以“修身齐家济天下”为追求,制订了一套家族内部族规“十训八诫”,用来维系家族凝聚力。代代相传的“十训八诫”,以家训的形式列出禁止族人所做的事,相沿成为传家之道。相传,十训八诫”在形成过程中,李一瀚积极参与修订完善,将“职无虚设,禄岂妄干”等训诫奉为圭臬终生尊崇。这一族规既是家族的行为戒律和精神信条,又是家庭和睦、村居和谐、社会安定的根本保证。清代,先后有两任知县慕名而来,手书“康乐和亲”、“德厚流光”匾额,由衷赞赏李宅醇美民风。
在“十训八诫”族规强有力的约束下,1000多人的李宅秩序井然,平安祥和,夜不闭户、路不拾遗的古风犹存。从中可见,仙居御史族规具有强大的内生力,尤其在“乡风”“家风”等方面,蕴含着崇德重礼、正心修身等立身处事智慧,其中主旨大都强调个人操守,经历时光岁月的洗礼,仍然可与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遥相呼应,连接贯通,其中的教化导向和约束力量值得学习思考。